从读《人类简史》到怎么避免认知误区

读书到脑洞大开

Posted by Teng on April 28, 2016

怀疑一切自然是要求我们有独立思考,不盲从权威的。又不能成为一个狂妄无知的人,自然也要在尊重前提下,挑战思考,挑战权威。

人类简史

《人类简史》是本好书

本书自从一二年出版以来就被翻译成了30种语言,引起了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兴趣。在国内也占据畅销书榜好久。 书中坐着认为:人类从动物到上帝经历了四场革命。认知革命、农业革命、工业革命、科学革命,通过这些革命人类才从动物一步步成长为数量庞大,占领地球掌,握着先进科技的神一般的存在,但是却失去了幸福。

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的广泛涉猎和脑洞大开。

这自然和作者的本身是学术实力有关。书中,作者融合人类学生态学和生物工程学,将其贯穿在历史学写作中。通过不同学科的交融,观点十分新颖。每读几页,你就会发现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观点,刷新你的三观。

比如,作者认为这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,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。因为语言而虚构出来的共同的神话,共同的文化城市,让智人成为区分开动物的第一步。

但在距今7万年到3万年之间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,发生了认知革命。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自然语言最独特的功。

作者还认为

工业革命是是当今世上最大的骗局。人类自以为是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。

人类失去了作为智人采集的快乐,陷入了更糟糕的状况,农业革命就是一个骗局。

这本书成功地畅销全球。尤其是听说作者最近来到中国开办了好多讲座,在中国火火的一塌糊涂,他先后参加了国内机场见,详细讨论了科技互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问题,似乎有成为新的互联网导师的潜质。

《人类简史》有很多矛盾之处

这些观点都十分新颖,虽然在论证过程上,逻辑漏洞,逻辑体系并不自洽,论证链也不是很完善。但这毕竟是一本科普书,我们不能要求他像学术论文一样严谨。

不同于过往讲人类历史的书籍,本书没有按照时间节点慢慢地介绍人类的发展过程,作者在丰富的史料之中加入自己的高谈阔论,应经据典,夹杂了不少自己的“私货”。翔实的史料,丰富的观察和涉猎都让这本书读起来,十分有趣,兴趣盎然。尤其是在最后一章,作者还讨论了如何获取幸福的问题。认为,人成为上帝这件事世人并不开心,人们并不比以前过得更加开心。相反会因为自己的欲望而走向末日。

全市整体人类的能力大幅上升,却不一定赶上个别人的幸福,还常常让其他动物深受其害。

不过,在一片赞美之声,好多人也指出,这本书中的逻辑错误和推导过程的薄弱。

很难看到尤瓦尔叙事的统一视角。他时而超越一切,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,时而怜惜人类在历史车轮下的重压和苦难,时而在社会的大发展中关注独立个体的命运,时而成为动物保护主义者,为鸡鸭牛羊的境遇悲叹。他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运用不同的视角,试图推出独特的观点。在这些不自洽的观点之间,他也慢慢丧失了自己的真正观点。

读书如何避免认知误区

反对的观点当然值得一看,并且十分有益。

阅读一本书能从中得到有益的观点,同时也看到其中说到不足,这无疑是最好的一件事。我们不要常常迷惑于书作者的观点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。

阅读一本畅销书,阅读一本看似很学术的畅销书。我们往往都会陷入这样的情况。觉得作者所说的,作者的观点十分新颖有趣,是经过学术讨论的,是大家认可的,不敢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,甚至无法意识到,自己已经陷入作者的立场,从而提不出反对意见。

这就是陷入了认知误区

早上也看了财新传媒王烁的微信公众号,讲他自己这些年读书的感受就是8个字:怀疑一切,尊重传统

怀疑一切自然是要求我们有独立思考,不盲从权威的。又不能成为一个狂妄无知的人,自然也要在尊重前提下,挑战思考,挑战权威。 王朔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谈到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,克服认知误区?

怎么克服认知误区?决策研究权威、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Raiffa给出了三步疗法:

第一,对各种心理和认知误区要有了解;

第二,作出判断时,要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这些心理和认知误区。没有人天生免疫;

第三,总是要反思自己的第一反应。

这几句话,新闻工作者应时刻自省。它有用,却又没有一劳永逸这种事,只是提示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修业过程。谁说新闻这份工作容易做呢?

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也会经历这3个过程,先是沉浸在作者的观点之中,然后又要对这种观点思考,警惕。在反省和思考中,才能够作出自己的判断做出认知的误区。

这才是我们读书的正确姿势。


沙烨:《人类简史》是一部简化和矛盾的人类史 中国新闻工作者完全指南


本文遵循 CC BY 4.0协议,你可以自由的复制、分享,甚至用于商业目的,只要保留署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