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CEO详解双十一|转述[技能树]

观点扫描

Posted by Teng on November 17, 2016

得到稿件,还是要细心处理稿件才好。

讲讲双十一结束后,李翔对阿里巴巴CEO 张勇的专访。

双十一的硝烟还没散完,“得到”的订阅专栏《李翔商业内参》就对阿里巴巴的CEO 张勇进行了一次专访。这次专访回答的问题中,一部分来自李翔,一部分来自《李翔商业内参》的用户,我们今天选五个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跟各位分享。

第一个问题,阿里巴巴怎么看待双十一的数量和质量?每年双十一的成交额都不断刷新记录,关于成交额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,CEO 张勇是怎么看待这些的呢?

张勇回答说,双十一的总成交额不能说明一切,它不过是一套评判标准,市场和媒体需要一把衡量的标尺来报道双十一,总成交额就是这样的一把标尺。但是阿里巴巴不只是追求数量,每年双十一的增速也都是放缓的。在张勇看来,双十一不是做一个成交额,也没有一个目标一定要做到多少亿。集团内部早就不考核这些了,而是考核每天的访问人数、每天的用户使用时长、每天来的人当中有多少人参与了互动,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另一套评价标准,来反映出更具象的东西,比如娱乐性、互动性,线上线下的联动,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等。今年双十一,阿里巴巴在物流等服务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,就是为了用户的体验,这才是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。 第二个问题,阿里巴巴内部不考核总成交额,可毕竟双十一是一场运营驱动的活动,阿里的内部是怎么考核运营小二的呢?最简单的考核机制是线性分解,比如一千两百亿的成交额,分成十份,每个人扛120亿的数字,每个人领导的团队再不断地往下分。但张勇说,这是没有意义的。

在张勇看来,小二只是一个泛指,每个人的职能不同,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来考核的。有的是考核转化率,有的考核购买率,有的考核互动性,有的还会考核发红包的质量,最后达到的效果等等。当这些多元的方面最后汇总起来,就不是简单的相加了,而是相乘的效果,发挥的效应更大,这就是阿里运营的理念。 第三个问题:双十一当天,科技股普遍在跌,虽然阿里的跌幅算小的,但也在下跌,张勇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?

张勇说,CEO如果每天看股价,就会发现做什么决定都是错的。公司股价低,未必有那么糟糕;股价好,公司也未必有那么好,公司还是要创造长期价值的,依然是客户第一、员工第二、股东第三。维持这个理念是很艰难的,但是张勇说,自己每天都在做艰难的决定。因为简单的问题在负责业务的具体团队那就解决了,根本不会到自己面前,自己面对的都是比较有挑战性或者有争议的问题,而且不决定,团队就没法前进,好在这些决策都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,提供参考。 第四个问题,淘宝会不会越来越复杂?现在淘宝的用户越来越多,用户多样化导致需求也复杂起来,张勇的解决方案是:淘宝要“千人千面”。在基础设施之上,要让不同的用户看到不同的淘宝,打开淘宝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。当然,用户不是专家,所以产品设计上就要特别注意,不能把产品搞得复杂,流畅的用户体验是产品最需要关注的东西。

第五个问题,如何看待线下的突然爆发?我们知道,今年OPPO和vivo的增长势头很猛,根据市场研究公司赛诺的数据,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中,OPPO排名第二,vivo排名第四,而这两家的销售策略都是猛攻线下。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能感觉到,线下在2016年突然火了起来,张勇作为线上销售渠道——淘宝、天猫的掌门人,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?

张勇说,线下的火爆只是一个假象,除了手机,OPPO,vivo,很难找到其他例子,线下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。小米的雷军说要吸引线下80%的用户,要挖掘线下。张勇说自己不太认同这个观点,他认为,小米不是线上做的太好而转投线下,恰恰是做的不够好。在他看来,小米只是把电商当成一个销售通路,却没有把电商作为品牌建设的通路,没有把电商作为用户运营的通路。线上电商即便不能覆盖100%的用户,也可以抵达大多数,所以天猫不是要定位成一个销售平台,而是要定位成其他公司的销售、营销、用户运营、渠道建设一体化的平台。

以上就是这次李翔专访阿里巴巴CEO张勇的部分内容,供您参考。

本文源自:李翔商业内参(专访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) 音频稿:马腾 讲述:杰克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