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虚构的「正午」

三本合集的介绍

Posted by Teng on November 20, 2016

## 非虚构的「正午」

界面的「正午」 已经出了三本的文集,虽然都是网络稿件的集合,但是我还是每次都买看看,很喜欢这三书的装帧和轻质纸,也很喜欢他们的内容。正午是少数内容靠谱的非虚构写作的媒体之一了。

大学的时候已经很少再看「虚构书籍」了,最大的原因是感觉「真实的世界就是最好的小说家」。这世间那么多真实的事情,即便是再伟大的小说家和编剧也无法构想出来。回头看看整个2016年的世界大事,你我都不会想到这样的奇幻。这也是「非虚构」的魅力吧。

正午不错,倡导说「日光之下,并无新事」。确实这样,很多事情背后的罗辑长久以来都未曾变换过,它们要更多的呈现丰富多彩世界,避免我们以为自己的眼前就是整个世界,井底之蛙需要一只路过的青蛙告诉他。

我也曾经为「非虚构」痴迷过,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记者吧,探寻整个事件的背后逻辑,发展过程,写过一个题目就可以“完结”这个选题。最终没有走上非虚构写作的道路,是因为,我的「非虚构」更重要,而国内好像更重视「写作」。正午和其他平台也在这件事上很在意。他们喜欢最大的「还原细节,渲染环境,喜欢故事化,想要写出一股宏大叙事和命运感」。

我觉得这些不是很好的习惯,

德国作家君特·格拉斯曾经讲述自己为什么写作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母亲的表弟曾经顽强地抵抗纳粹突击队,坚持到最后一刻,失败后,他和其他抵抗的民众“在行刑队面前消失了”,他的名字再也没有人提起,成了一个不存在的人。格拉斯决心让他活在自己的写作里,在他作品的碎片中,到处长眠着母亲心爱的表弟。

郭玉洁(正午的编辑)在书的前言中这样写。对啊,「非虚构」在选题的时候必然要面对的问题,我们要记录下那些“长眠的表弟”,可并不是每一个表弟的长眠都有人感兴趣。这个时代,大家更感兴趣的是成功者的故事,马云、马化腾,他们的故事自然带有流量,或者大家喜欢看猎奇的故事,喜欢灾难中的受害者。

好在,正午似乎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评判:

今天中国最主要的故事,是马云的故事(以及千千万万个变种)。为了抵御这种单一,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。长久地凝视现实,让被遗忘的复活,赋予普通人尊严,以配得上丰富、变幻的中国。

避免了成功者故事的单一,也最大的呈现了世界的多样性,因为这,我很敬佩「正午」。选题是每个内容生产者面对的问题,在保证呈现多样的情况下,它们对平凡的关注很重要。因为有些故事并没有编辑想要的「时代感,反应时代的变迁」。这也是很多「非虚构」平台面临的问题。

哪有那么多的故事可以体现时代感,我们不过是时代影响下的蝼蚁,更多的时候,时代的影响还没有传递到我们这,就失去了原有的意味。年初写过得长文《舅舅的葬礼》也是这样,没有什么想反映的时代感,或者时代对他的影响不大,或许是因为我对他的不了解,无法体现出时代感。

我向往打败时间的文字,可也不强求在文章加入宏大叙事和命运感。

「非虚构」:记录下来,就是胜利